一場全球性的水危機來襲,我們準備好了嗎?
一份名為《2021年氣候服務狀況:水》的報告稱,截至2018年,約有36億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月用水量不足,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50億。到2030年共有107個國家無法實現可持續管理其水資源的目標。2020年,仍有36億人缺乏安全管理的衛生服務,23億人缺乏基本的衛生服務,超過20億人生活在缺水的國家,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
顯然,我們在應對水危機方面做的還不夠。專家指出,應對水資源短缺,開發那些不可用水是很有前景的,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開發和采集,以及兩極冰川的利用。
說起海水淡化,并不是什么新型科研項目。如今在中東一些極度缺水的國家已經開始應用海水淡化技術。例如沙特阿拉伯,沙特朱拜勒二期海水淡化、朱拜勒三期B獨立海水淡化項目。未來,將會有更多國家大力發展海水淡化技術。海水淡化行業必將迎來“高光時刻”。
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毫無疑問,這很大程度歸功于技術,與此同時,海水淡化產業對反滲透膜的需求不斷攀升,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如今炙手可熱。反滲透海水淡化設備生產穩定性強,受原料供應和自然氣候條件影響小,淡化水水質純凈。反滲透海水淡化設備工程成本和運行能耗低,具備出水質量高、運行經濟性好、生態環保的優點,其生產淡化水和再生水極具市場競爭力,使其成為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手段。如今大力推進海水淡化大規模應用,可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化解水危機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