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作為一個沿海省份,自然離不開水資源。然而,水資源短缺卻是山東基本省情,也是山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山東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322噸,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6,居全國第26位,屬北方嚴重缺水地區之一。全省水資源總需求量保持在210億噸左右,用水量居高不下。
山東省用水很大程度上依賴跨流域調水,外水入魯占比超過30%。2015年以來,全省平原區淺層地下水漏斗面積年均超過1.4萬平方千米,地下水超采嚴重。海水淡化技術變得必要且緊迫。
淡化海水是與糧食一樣的基本民生需求,是與石油一樣的工業“血液”。加快發展海水淡化,是山東經略海洋和海洋強省建設的重大戰略。近日,山東省海洋局調研組提出建議,應在充分發揮山東已有調水工程作用的基礎上,讓海水淡化成為沿海地區水資源供應的重要增量。
20世紀60年代以來,海水淡化核心技術國產化取得一定進展,在預處理、膜材料與膜過程、防腐技術、海水淡化系統及裝備等方面積累了科技基礎。
反滲透海水淡化法適用面非常的廣,且脫鹽率很高,因此被廣泛使用。反滲透膜法首先是將海水提取上來,進行初步處理,降低海水濁度,防止細菌、藻類等微生物的生長,然后用特種高壓泵增壓,使海水進入反滲透膜,由于海水含鹽量高,因此海水反滲透膜必須具有高脫鹽率,耐腐蝕、耐高壓、抗污染等特點,經過反滲透膜處理后的海水,其含鹽量大大降低,淡化后的水質甚至優于自來水,這樣就可供工業、商業、居民及船舶、艦艇使用。
“靠海吃海”,山東省將海水淡化納入全省水資源配置體系和地區水資源利用規劃中是十分明智的選擇。海水淡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沿海地區水資源安全保障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新貢獻。